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改教研 >> 正文

教改教研

教改动态第350期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9-01 点击量:


   



2023年第12期(总第350期)                 2023年10月27日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主办                                                  星期五 


 

导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行学院:打造产教融合中南大模式

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江南大学:瞄准产业需求培养人工智能类人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行学院:打造产教融合中南大模式

资源共聚 构筑产教融合“大平台”

   201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建行学院应运而生,并肩负起“打造银校合作标杆和产教融合典范”的重要使命。

   建行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门提出的产教融合“大平台+”战略,以深化产教融合、银校合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大平台+”赋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师资建设、职工培训和社会服务等,为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020年5月, 银校双方在建设银行武汉生产园区挂牌成立了建行系统内首家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围绕普惠金融、住房租赁、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规划了实习实训、合作科研、定向培养、“双师”建设等重点工作内容,旨在通过资源集聚融合、优势互补,协同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专业建设,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

   2021年,建行学院联合校团委将湖北省首家建行“创业者港湾”联盟店引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在校及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工商税务咨询、投融资咨询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同时,在实体建设上,“创业者港湾”设计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创新创业教研思政室、创业诊所工作坊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五个功能板块,形成集“双创”项目孵化、文化品牌创建、综合素质教育和学生社团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践空间。

为推动金融消费者教育和金融知识普及,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的具体指导下,银校共建的金融教育示范基地于2021年年底落户建行学院。示范基地集公益、服务、教育于一体,在“沉浸式”主题展厅的基础上,配套线上虚拟现实展厅和“金融教育云课堂”,以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宣教模式,助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队伍共建 汇聚融合特色“大师资”

   师资队伍专业化成长是提升“产教融合”水平的基础。2022年1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批教师赴建设银行挂职工作正式启动,建行学院、建行研修中心华中研修院以金融学院为试点,选派陈思翀教授、肖春海副教授、董志华副教授、卢建新教授和白小滢副教授到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相关部门挂职实践,同时制定“量化考核”机制,激励促进挂职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快速提升。

   教师“走出去”,专家“请进来”。建行学院以《实施方案》为纲领,明确了“双师型”导师选聘条件、组织管理办法和导师工作职责。现在,学院“双师型”导师库达53人,20余名“入库”建行专家先后担任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保险学等多个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从金融实务视角对学生论文给予指导。同时,建行学院通过举办“共享课堂”“行长讲堂”“银校沙龙”等活动,邀请专家们走进校园,与师生面对面交流探讨、思想碰撞。

   通过将金融行业高端人才引进来,从组建复合型教学团队、跨学科研究团队,制定研究生联合培养制度和实施教师培养提升计划着手,银校双方正在着力联合打造一批复合型的教学科研团队。目前,围绕住房租赁、住房公积金改革、无形资产评估、信用风险管理、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研究全面展开。

人才共育 拓展产教贯通“大课堂”

   让课本知识“活起来”,把理论原理用起来,促学习成效实起来。5年间,学校1584名大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参与了银校实习实践活动,完成100余篇主题日志、27份主题调研问卷、8期实践报告、1份调研报告,还制作完成了4部优秀“反电诈”金融微课。

   为了深度对接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银校不断加大合作力度,2022年签订了联合培养“乡村振兴金融”专业硕士项目协议。依托学校学科资源和建行行业优势,共同培养从事乡村振兴金融类业务的精农经、通金融、懂管理的创新型、复合型、融通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2022年8月底,首批19名“乡村振兴金融”专业硕士新生入学。银校双方组建了集农业经济、金融学、金融工程、大数据技术等于一体的跨学科(专业)、融银校的导师组,联合培养该专业学生。

   校园有形,教育无界。“开门办大学,就是要打开教室门、打开校门,做到‘人人是老师’‘处处是课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明说,长期以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中国建设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其中,建行学院就像是银校合作的‘桥梁’和新金融人才培养的‘试验田’,将金融行业的人才精英、优秀项目引入校园,共同开展特色人才培养;又把校园里的学生送到金融改革的前线、乡村振兴的一线,亲身感受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

   “为国家需要培育人才”为出发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渊源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学校就设立了“基本建设长期信贷”专业,为国家基建管理培养专门人才。1974年,在建设银行支持下,学校恢复设立“基建财务与信用”专业,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演变为现在的“投资学”相关专业群。2019年4月,学校正式成立建行学院,与建行研修中心华中研修院并肩同行,探索深化银校协同育人、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新途径,开启了银校合作的新篇章。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干部培训需求,推进全面社会服务,近年来,建行学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社会建设和管理、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等内容,依托学校学科资源和人才优势,面向建设银行员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开展短期教育培训140余期,服务17.1万余人次。

   在此期间,学院按照建设银行业务条线,打造了包含14个业务板块的培训课程库,逐步形成了风险管理、普惠金融、数字力、乡村振兴、住房租赁、党建与党史学习教育等模块化、特色化教学研学项目,助力具有建行特色的员工成长体系建设,为建设银行高质量发展增智赋能。

(《中国教育报 》2023年10月26日)

【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躬行实践,打造大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恢宏的时代、多彩的实践、鲜活的现实,将思政主课堂、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更好地结合起来。积极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等思政品牌活动,把思政课“搬”进校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心理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社会服务实践基地等,带领学生亲身参与情怀塑造、心理调适、生产创造、财富积累、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亮”起来,让学生以亲身体验的形式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历史进程,感悟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使思政课成为常学常新的时代大课。

全员育人,培育大师资。以磨课练兵、阶梯式培养等方式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机制,增进思政课教师对当代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理论依凭、制度设计、文化支撑的信心,使思政课教师心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实施思政课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攻坚行动,支持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到西部或基层挂职锻炼;有针对性地从社会各条战线聘请科学家、先进模范等做特聘、兼职思政课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相互协同的育人合力,让有大学问、大情怀、大格局、大境界的“大先生”成为“大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生力军。

成己成人,强化双主体。培育实践教学双主体模式,拓展基于“师生共同体”的“同学同研”路径,既调动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育人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强化学生实践教学的主体性、参与性。教师要形成以教材体系为载体、以教学体系为核心、以理论体系为旨归的育人理念;整合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实践基地、网络平台中的育人要素;推进构建以“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为顶层设计、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为基础、以专业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师生同修为抓手、以理论知识检测和实践能力评估为教学效果评价的育人模式。将实践教学与学生的身体成长、心智成熟、技能成才、学业成功相结合,充分唤醒潜藏在大学生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引领学生练就实现自我、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真本领,争当有志气、骨气、底气的奋进者。

全域统筹,升级大平台。“全域思政”育人理念为指引,立足高校所在区域的生动实践,统合高校所在区域的多方力量,对体现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天然素材进行勘探、采掘、冶炼、加工,搭建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功能的“大思政课”实践平台,扩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半径”,打造全域泛在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完善全域高校网络文化作品创作激励机制,鼓励高校师生依托互联网教学平台与各类网络平台,建设“报、网、微、端、屏”五位一体的“云上大思政课”实践平台,形成多媒体传播矩阵,提升网络思政育人成效。

多方联动,强化大协同。打破校园“围墙”,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交流合作,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平台,合力挖掘和编制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图谱”,推动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大思政课”朋友圈;打通高校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空间壁垒,找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其他课程实践教学的契合点,创新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机制,实施跨学院共享实践教学资源,跨课程组建实践教学团队,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其他课程实践教学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见面会等活动,鼓励家长陪同学生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协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政府、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力量和资源,创建多样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各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特色课程,形成实践教学的协同育人合力。

扎根大地,讲活大道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力,将社会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内容,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邀请一批专家学者、道德模范、英模典型、行业楷模走上思政课讲台,用心用情讲述亲身经历的鲜活感人事迹,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大道理活起来;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和双休日等闲暇时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文明实践、校外参观、基地实践、红色讲解、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让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走出书斋,走进社会,化身志愿宣讲员、调查研究队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在行走中坚定“四个自信”,逐步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教育报》2023年9月21日)

江南大学:瞄准产业需求培养人工智能类人才

江南大学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类学科专业发展,其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创建以产教融合为主线的“12345”工作战略,即以党建为中心,将产业研究成果和技术研发与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相结合,依托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省部级科研平台、校级创新实践基地,做强课程资源、教材教案资源、实习实训平台、师资队伍等4项建设,提升毕业生竞争力,为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校企融合发展中,学校依托“华为智能基座项目”等,与企业共建华为虚拟实验室、华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处理实训平台、国家超算中心实习基地等30余个,覆盖本科生实习实训;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构建“平台+模块”专业课程体系;联合行业企业编写制定百余个实践教学案例、指导说明书、毕设选题等,全面支撑学生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等;建立校企师资共建共享机制,选聘德才兼备企业高级人才担任企业教师,加强骨干教师与企业深度交流合作,推进“名师引领、骨干支撑、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双向融合发展。

(《中国教育报》2023年9月19日)

 


编辑:张伟  刘惠瑶      电话:0311-87326042     电子邮箱:jmgjyj@126.com


 

Copyright ©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经贸大学北三教C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