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改教研 >> 正文

教改教研

教改动态第342期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4-07 点击量:


   



2023年第4期(总第342期)                 2023年4月7日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主办                                                  星期五 



导读:四个维度讲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

百色学院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育人

许昌学院打造三全协同、四系融通“大思政课”格局

四个维度讲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

“破壁”:抓住“大变局”,讲深思政课

思政课的教学场域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时代洪流。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就深刻把握着时代的发展动向,密切关注着社会现实问题,并力求对现实问题做出回应,进而改造现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方法论支撑的思政课,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上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观察和分析世界,主动回答时代之问。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征程,面临着惊涛骇浪的险峻挑战。在对时代问题的回应中打破理论与现实的壁垒,需要扎实的理论储备与学养积淀。强化理论经典的研读是提高学生思想厚度的不二法门。在具体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高度阐发思政课的道理,引导学生从思想的太阳处取火,在耕读经典文本的书香氛围中不断激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生命力。这将有效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以彻底的理论赢得学生,用真理的魅力说服学生,有效提升青年学子的认识水平和思想深度。

“破窗”:善用“大课堂”,讲透思政课

教材的知识是现成的,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则是日新月异。要把思政课道理讲透,就要善于运用社会大课堂,打开生活大课本,将思政课讲在中国大地上,讲在广阔的山河间,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统一。

“走出去”是要打开社会大视窗,走出教室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舞台,主动将思政课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涌现的富有时代气息与思想价值的思政课元素,能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活力,若能有效地汲取之、提炼之、升华之,不仅能够极大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能给学生带来“冒热气”的思政课体验,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使学生更加坚定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引进来”是要引入人物大视角,从社会课堂中引入各行各业的先进榜样和模范人物,为思政课注入新鲜血液和多样元素。比如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方向,将有关领域的奥运冠军、大国工匠、感动中国代表人物请进思政课堂。这样既能进一步丰富教学主体,在多元的社会人物镜像中打开学生的认知视野,也能发挥优秀典型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在与先进榜样的近距离接触中感受到他们的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收获别样的学习体验。

“破局”:敢打“大擂台”,讲活思政课

在思潮涌动的社会现实中,面对极端利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对青年人的影响,思政课作为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与知识性高度统一的课程,要敢于担当作为,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好莱坞大片中充斥着西方中心论和个人英雄主义,互联网浪潮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弥漫着历史虚无主义气息,市场上制造消费、虚假消费等消费主义现象泛滥,伪精致主义、享乐主义、内卷躺平、摆烂等不良影响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这就尤其需要发扬马克思主义批判性思维,在思政课上搭建思想的擂台,让其成为思想争鸣和学术交锋的课堂,做到知识解渴、思想解惑。思政课教学要有意识地触及学生的知识盲区和思想痛点,对问题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洞察力,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思政课是三尺讲台,也是思想擂台,是发扬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殿堂,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场。要将思政课讲进青年人的心坎里,唤起青年人的文化使命与历史担当,就要善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文化的深沉持久之力,增强思政课育人实效。中华传统文化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增进青年学子的思想觉悟。青年学子只有树立起文化自信,才能真正站稳在中国大地上,以自信、乐观、进取的姿态走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破界”:争做“大先生”,讲好思政课

大学并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而是培养大气象、大情怀的理想国。作为培根铸魂的主力军,思政课教师要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大先生”之为学,当为大学问,为求人类解放与自身完美,打破学科壁垒,融会贯通、自如跨界,带领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大先生”之为人,必见众生、见天地,心怀悲悯,无求于功名而两袖清风,却仍得孔颜之乐;“大先生”之为师,是以教育为毕生追求之事业,绝非为稻粱谋。拥有大胸襟、大人格的“大先生”,一定能讲好思政课道理。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内容上打破学科边界,也应该在形式上“破界”,即打破传统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美育与德育的高度融合。思政课要在对社会生活现实素材的理论提炼与艺术化处理中,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效结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回应学生的现实困惑与心灵焦虑,以艺术情感的升华排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与苦闷。让学生在关切社会现实生活的“大思政课”中生发感动,获得更为深刻与持久的教育体验。在拉近与学生心灵距离的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思政课在以德化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过程中,更好地回归教育的本质。

《中国教育报》2023年4月4日

百色学院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育人

开发红色精神课程群 推动思政教学“向实”

以统筹用好百色红色资源为抓手,以打造精品课程、强化师资力量为重点,以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培训学院为阵地,组建由思政课教师组成的红色课程开发团队,深入挖掘百色起义纪念馆、粤东会馆等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及其展品背后的红色故事及所呈现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时代价值,开发系列红色课程,让红色故事焕发时代光芒。出版《百色起义光照千秋》《红色基因·坛乐印记》《红色基因·山营印记》等红色校本教材及《百色起义与邓小平理论研究丛书》《传承红色基因,铸就百色红魂》《挖掘红色元素,实现课程育人》《管理育新人,服务铸红魂》《厚植红色基因,文化铸魂育人》等42部红色文化专著;开设171门红色经典微课,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视频、主题教学设计、红色经典课件素材、红色课程教学反思、课程练习测试、学生问卷调查及教师点评等资源,推动思政教学往“实”里走。

深挖红色文化“富矿” 推动思政教学“向深”

整合校内外力量成立“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广西廉政思想研究基地——百色市邓小平早期思想研究会”“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老区精神与老少边地区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红色文化研究院”等30多个红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平台,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红色文化专题研讨阐释,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研究提炼百色红色精神内核,释放红色文化资源的“乘法效应”,加快推进研究性成果转化,提升百色红色资源优势转化成效;深化红色文化研究,努力打造红色文化的精神殿堂。同时,注重把红色科研优势转化为思政教育优势,推进研究成果进课堂;设立红色文化研究专项课题,深挖红色文化“富矿”,推动师生思政教学向纵深延伸。

创设红色教学元素 推动思政教学“向新”

红色文化作为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具有普遍教育意义、内涵丰富的鲜活教材,也是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元素。把红色经典有效地纳入思政教学、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有利于推动思政教学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用艺术打造“沉浸式”党课。让学生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艺术形式把思政教学工作寓于文化娱乐之中,增强思政教学的文化性、趣味性,推动思政教学“向新”。

拓展红色教育广度 推动思政教学“向心”

着力把本地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利用百色起义纪念园、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红七军军部旧址、那坡烈士陵园等区域性红色主题场馆开展以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政教育,不断拓展红色教育广度,加大红色教育深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红色教育新常态:一是利用各种平台抓线上。实施“大数据+网络红军”师生骨干培养工程,培养3000余名能战斗、能创新的“网络红军”,使之成为支撑学院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骨干力量。校团委组建“青年网络志愿者服务队”,利用网络互动平台,积极宣传党的理论成果和红色文化。二是利用各种活动抓线下。建设“青马文秀”工作室,打造“文秀坊”和“红人堂”等思政教育品牌。开展“百年百村百场百人讲”活动,组织百名“青马学员”赴边疆民族地区开展理论宣讲;立项资助35支红色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到基层开展理论宣讲和红色文化调研,让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学习者、实践者、传播者。

《中国教育报》2023年4月3日

【许昌学院打造三全协同、四系融通“大思政课”格局】

讲什么——形成思政“立体教科书”

许昌学院多措并举,在理论教学方面,强化系统思维,汇集全时空领域鲜活思政教育元素;在课程思政方面,依托三国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挖掘特色鲜明思政元素;在课程实践方面,开展“春雨”“夏荷”“莲芯”等系列品牌实践活动,构建分层次、递进式引导培育机制。

“三上黄河滩”捡拾垃圾、义务植树到防洪抗疫,从参与赛事服务到助力脱贫攻坚等,一大批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思政小课堂不断向社会大课堂拓展延伸,不仅教育了广大师生,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怎么讲——课堂“生动、有趣、有料”

许昌学院探索实施章节解读、专题讲座、视频教学、课堂讨论、实践教学“五环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作用,多名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奖。

到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到行业企业一线感受时代发展脉动,到农业示范基地体悟农耕文化延续……许昌学院还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10多个大学生思政教学实践基地,不断推动“行走的课堂”走得更深更实。

同时,校用好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特聘教师力量,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党政干部、机关管理、工勤服务等各岗位育人作用,积极聘请地方党政领导、优秀企业家、乡村振兴带头人等担任“校外导师”“第二导师”,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与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党建团学等工作深度融合。

讲之后——看见学生成长每一步

大屏实时显示在校生人数、院系、专业、班级等信息;输入学生学号,马上可以查询到学生各科成绩、图书馆学习时长、日均运动时长及综合评价等情况……许昌学院利用“给学生精准画像”平台,加强过程评价,运用大数据画像技术,动态采集平台资源,记录学生成长动态数据,力争让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都被“看见”,为思政教育效果定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在数智赋能下,校建立集知识评价、能力评价、价值评价于一体的思政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设置学生成长发展观测点,从品德发展、学业发展、人文底蕴、实践创新4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品德发展、实践创新占比达到40%。

同时,许昌学院还将教师讲授满意度和学生学习参与度双向评价作为教师思政课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中国教育报》2023318日)


                                                                                 

编辑:刘惠瑶 张伟              电话:0311-87326042          电子邮箱:jmgjyj@126.com

Copyright ©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经贸大学北三教C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