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改教研 >> 正文

教改教研

教改动态第358期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5-17 点击量:


   



2024年第6期(总第358期)                 2024年5月17日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主办                                                  星期五 


 

导读: 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考评体系探究

推动思政课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做研究是讲好思政课的前提

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考评体系探究

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考评目标起着“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考评目标的确立既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要求、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思政工作的职责使命,又要真正检测出立德树人成效,反映高校自身纵向改革发展的历史成绩和与同类型院校横向对比的优势、特色。考评目标的设定兼顾共性和个性。既要充分体现高校思政工作的总体要求,也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状况和实际水平;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未来,充分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还要充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院系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学生特点、时代变化和实践要求等作出动态调整,以得出更加科学的考评结果。

制定科学的考评原则。考评原则是组织和实施考评活动的基本遵循。高校思政工作是隐性与显性相交织、动态与静态相融合的,因此制定考评原则,既要注重定性指标的评价,又要注重定量指标的考核;既要重视过程性动态评价,又要重视静态的结果、绩效考核;要建立多层面、多元化、多要素参与的考核观测指标、分值权重和评价模型;要坚持信度和效度相统一,把二者作为判断指标体系构建是否科学合理、整体相关、激励导向分明的重要依据;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强,通过考核评价推动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发展。

分类别划分考评对象。高校思政工作的参与主体有教学单位、管理服务部门、科研机构,不同类别的主体在工作中发挥着不同作用,考评要根据不同主体的职能职责、使命任务而实施。

分群体设定考评指标。参与高校思政工作的群体中,党员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其他教职员工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其考核评价指标和分值权重也要差异化设定。对党员干部要侧重政治素质品德修养、干事创业示范引领、思想教育岗位育人等方面的考查;对思政课教师要侧重专业素养、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获得感等方面的考查;对辅导员要侧重职业能力、思想教育价值引领、党团组织建设、日常教育管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考查;对其他教职员工应侧重政治素质与师德师风、教书育人价值引领等方面的考查;对青年大学生则应侧重政治素养、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考查。对每类对象要设定特色项目加分指标和负面清单,使考评真正反映出不同群体的育人成效和学生的成长发展变化。

层次细化考评指标。考评指标是高校思政工作质量的具体观测点。要根据不同对象、群体承担的具体工作,分层次设定核心指标、重点指标和一般性指标等。核心指标重在考查思政工作教学管理主体责任完成和落实情况,思政教育对青年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并赋予较重分值;重点指标主要考查思政教育主体育人重点工作完成和落实情况,考查是否较好地推进和实施了相关教育教学工作,并赋予较高分值;一般性指标主要考查思政教育主体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完成情况,对教育对象产生的积极影响,可赋予适当分值。

实施科学的考评方式。要综合运用他评、互评、自评方式,并引入第三方评价等,实现交叉式、立体化考评。“他评”主要包括校领导对教学院系、职能部门的考核评价,教职工对所在院系、职能部门的考核评价,学生对所在院系、职能部门的考核评价,教师、辅导员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四个层面。“互评”主要包括院系党政班子成员、专兼职辅导员对职能部门的考核评价,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对院系党政班子的考核评价,专兼职辅导员对所在院系党政班子和职能部门的考核评价三个层面。“自评”主要包括院系领导班子和职能部门、科研机构负责人就推进与落实思政工作进行自我总结及评价,党员干部、教职工、专兼职辅导员、学生在思政工作中对个人的收获与成长进行自我评价两个层面。

分层分类分模块考评得到的数据纷繁复杂,要充分借助软件系统对考评结果进行数理分析统计,利用数学建模等手段生成学校及各部门、院系和师生等不同群体、不同类别的考评报告,对高校思政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苗头性问题提前预判,发出工作预警。同时,要将考评结果纳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和学校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作为党员干部、教师晋职晋级、评优评先和学生选优选先、入党、毕业政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中国教育报》 2024年5月21日)

推动思政课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把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具体地、全面地体现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环节,把思政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办好思政课,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吸引力,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办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机制。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形成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各级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重要抓手,必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工作本质上讲是做人的工作,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着力建设一支愿做、善做、会做思政工作的政工队伍,不断提高思政工作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广大思政工作者要善于在潜移默化中传道授业,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学会正确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决定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中国教育报》2024年5月17日)

做研究是讲好思政课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需要思政课教师深入研究重大理论问题和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思政课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把相关问题的来龙去脉、内在逻辑搞清楚、搞明白,讲起来才有底气,才能把课程内容讲清楚讲透彻,才能做到以理服人。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峰副教授《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一书,是以科学研究促进思政课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成果。思政课的内容非常丰富,每一门课程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许多学科、许多领域。教师所学专业和精力有限,难以对每个领域都有深入研究。这就需要教师作出合理选择,找准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有自己专长的研究方向,提升研究能力,推出研究成果,做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这本著作以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为切入点,从理论内涵的阐释到教学方法的探讨都具有代表性。

理论阐释比较透彻。开展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首先需要从理论上讲清楚什么是制度自信教育以及为什么要推进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等关键问题。这本书深刻阐明了制度自信教育的理论内涵,强调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同和自信,但是制度自信不会自动生成,必须依靠教育引导来激发教育主体的内生动力。制度自信教育有助于引导人们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自信的内生动力,有助于正确认识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推动制度自信教育转化为思政课的内容,符合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

方法探讨有可操作性。教学方式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制度自信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全过程。这本书对于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方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制度自信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提出了对策建议。在教学内容上坚持有机结合的方针,将“制度自信”的相关要求融入五门本科生思政课的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制度自信教育”与提高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有机结合;在教学场域上坚持利用多种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教学课堂和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场所,增强制度自信教育的事实说服力;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坚持选拔德才兼备的思政课教师充实到队伍中。思政课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有针对性解疑释惑,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分析现实问题、明辨大是大非。

重点环节把握到位。思政课涵盖内容极为广泛,但课时有限,这就要求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突出重点。善于抓重点是把思政课讲深讲透的重要环节,深入研究制度自信教育就是思政课抓重点的生动体现。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需要传授知识,但是重点不在于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通过知识的载体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与理想信念教育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以及相关的人物、事件等,是教学中应该抓住的重点。理想信念来自理论认知,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制度自信教育在坚定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开展制度自信教育,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

个案分析鲜活生动。思政课教学要善于运用感人的事迹、生动的事例,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道理融入鲜活的故事,把讲道理与讲故事有机结合。这本书对制度自信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个案研究,也是讲好思政课故事的积极探索。思政课讲故事要把抽象道理进行形象化表达,有画面感,达到见人见事见理论的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都是增强制度自信的生动教材。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搜集材料讲故事并不是难事,难在如何把故事讲好、讲出效果来。教学是一门艺术,要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故事走进学生的内心,触动情感,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教育,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中国教育报》2024年5月23日)



 

编辑:张伟  刘惠瑶      电话:0311-87326042     电子邮箱:jmgjyj@126.com


 

Copyright ©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经贸大学北三教C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