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改教研 >> 正文

教改教研

教改动态第354期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3-25 点击量:


   



2024年第2期(总第354期)                 2024年3月22日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主办                                                  星期五 


 

导读: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培养卓越法治人才

浙江财经大学:树立“金生”育人目标 培养高水平人才

聊城大学:“四说”推进“四变革”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培养卓越法治人才】

德法兼修,育正义之心

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培养西部卓越法治人才的过程中,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了“法学专业知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理念,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西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以来,学院积极实施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计划,在课程教学、思想教育、生活德育过程中传播和渗透理想信念、法治精神、中华文化和人文素质。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传播主流价值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法治宣传教育,潜移默化地增强“五个认同”教育实践效果。

课程实践,塑西部之才

在西部地区培养卓越法治人才的过程中,学院在重视学生立德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院着力打造覆盖东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双地区”实习机制,旨在让学生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对不同地区法律实务工作的对比感知,使学院学生深刻认识坚持国家法治统一的精神意蕴和实践要求,从根本上提高法律实务能力。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学院切实尊重法学教育规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优选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配合运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在社会服务和实践方面,学院积极吸收学生走进科研平台,开展社会调查、科学研究和立法服务,安排教师带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涵盖法治宣讲、学术调研、志愿服务、国情社情观察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在未来发展方向上,面对新挑战,西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项目正积极适应新形势并主动创新。学校计划推出数字法律和网络安全法等新兴领域的专业课程,以适应数字化对法律实践的影响。同时,加大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西部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现实需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适应未来挑战的法治人才,推动法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中国教育报》2024年3月12日)

【浙江财经大学:树立“金生”育人目标 培养高水平人才】

一、基于“四金”建设的“金生”出场逻辑

“四金”(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教材)建设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投入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为此,建好“金专”“金课”,国家教育部门启动了“双万计划”;建设“金师”,实施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评选;建好“金教材”,开展了国家规划教材、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评选特别是高规格启动了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等等。

学校通过落实“101计划”、“新文科建设”、“四金”建设等来培育时代新人,离不开激发广大青年学子基于学业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关注和提升学生成长成才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着眼于为学生“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如何学好”这“求学三问”提供指向导航。进而言之,“四金”建设要自然延展到学生层面,这是学校提出打造“浙财金生”的初衷和动力。

二、浙财“金生”特色理念及其基本画像特征

“金生”是以“四金”为代表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行为所滋养孕育下的好学生,是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结晶。“金生”作为浙江财经大学“十四五”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发展所提出的战略性概念,是应时而生首创的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更高赋能,希冀莘莘学子在成才发展道路上能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学校对“金生”的理解和定位也是随着探索的深入而日渐明晰。从“浙财金生”基本画像特征来看,指生源潜质好、知识能力素养扎实、学习力强、能可持续性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从打造“浙财金生”的本质来讲,就是要坚持全人教育思想,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努力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从“浙财金生”工程实施的目的来讲,就是要深入落实学校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强应用、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让莘莘学子在成才发展道路上能像金子般闪闪发光,砥砺成就幸福人生。

三、根植以生为本思想打造“金生”的实践进路

“以生为本”培养“金生”要从重“教”转向“重教”更重“学”。落实生本理念是打造“金生”的根本立场与核心要义。打造浙财“金生”,从根本上讲就是让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见诸行动,以学生的学习立场、视角、需要、话语及评价等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教学,关键在学。当前,要改变“轻松的大学”现象,高校教学工作需要在理念和模式上进行必要的重构,将教学的重心和出发点落在“学”上。教与学向来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脱离学的教。教与学的结合要求“教”向“学”俯身,不能只停留在“教”的层面来理解人才培养工作。教师应切实转变“教”的理念和方式,真正落实“授之以渔”和“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要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走出“我教你学”“以教养学”甚至“以教代学”的窠臼,自觉转向“为学而教”“以学促教”和“以学养教”,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发现者、引领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以生为本”培养“金生”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选择权和发展权。落实“以生为本”必须将“以学为本”置于首位。教师“还教于学”就是要有效激励、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刻苦钻研,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坚持以学生自己的兴趣为导向,立足对自己负责开展自主学习,提倡个性化学习,学校能做的就是想办法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学校从2018年开始,确立“宽口径、厚基础、强应用、个性化”的高质量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坚持“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八字基本理念,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大的革新。让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在大类里进行宽口径培养,防止学生专业过细、学习狭隘化问题,体现人才培养的宽度。当前,学校要将“四金”建设推进到“用”的层面。如何进一步“建”实和“用”好“四金”?学校的重要思路就是以学生为切入点,发挥学生的自主权、选择权和评议权,学生作为主体一起来参与“四金”建设。具体来说,可进一步探索深化的自主权有:在学校专业分流、转入转出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权;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引入学生参与权、建议权;激发学生行使课程、教材的选择权、推荐权;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评议权;等等。

“以生为本”培养“金生”要强化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责任。学习的权责利是统一的,学校强调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形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机制和氛围。一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力,它既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专业教育的题中之义,是学习者学习行为发生过程的动力系统和连续状态,是一种主动的、有目标的积极行动过程。提高自主学习力可从学习动机、学习规划、学习态度、学习毅力、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等具体学习行为上下功夫。二狠抓学风与学业日常管理。2018年以来,国家教育部门发出了对大学生学习要求的时代强音,包括诸如“淘汰水课”等在内的举措,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教育管理部门严格学生学习要求的“动真格”态度。学风就是育人,学风就是质量,学校要对“快乐的大学”“轻松的大学”现象坚决说“不”,引领学风、营造学风、监督学风,形成抓教学质量和过程管理的闭环。三强化学生自组织与朋辈教育功能,学习上要倡导“我的地盘我做主”。信息时代如何提高自主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也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有效学习模式、学习生态。朋辈教育是以自主学习观为指导,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自组织学习集体。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知识、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互相启发、启迪智慧,碰撞思维的火花;激发自发形成积极向上、互促互进、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形成团队协作,推动“有机”学习,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四建立校园“泛在”学习支持系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9年就提出:学习是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方式、用最少投入获得最多的有用的知识和能力的活动,这就是通常说的“4A”泛在学习。学校要深入推进由物理意义上的“课堂搬家”向超越时空的“学习场所搬家”转变,创建宜居宜学宜人的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打造良好“金生”学习环境尤其要树立“校园是无所不在的学习场所”的观念,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交流、实践探索的场域、情境、平台,丰富大学生的校园内外学习经历。

(《中国教育报》 2024年3月20日)

【聊城大学:“四说”推进“四变革”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说理念:更新教育理念,突出应用定位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从“说理念”开始,学校把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先导性工作,通过开展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大讨论活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调研活动等,认真学习研究上级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文件精神,学习借鉴省内外高水平应用型院校先进经验,总结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做法,着力探索更适应新时代需求、更贴近社会发展、更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育理念。更新后的教育理念凸显“坚持‘五育’并举、强化实践应用、突出能力培养”的核心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应用能力为核心,增强人才培养与国家区域、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根本遵循。

说专业:优化课程体系,落实需求培养

专业是课程的组织形式,课程是专业的基础构件,二者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托。在“说专业”环节,学校连续举办三期历时一个月的“专业负责人说专业”活动,组织各专业负责人、教学骨干、校内外课程建设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围绕202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专业与课程建设的原则和路径,深入开展大讨论、大展示活动,集思广益绘制人才培养“施工图”。活动坚持面向需求和产出导向,凝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分析学生应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优化形成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特色实践”为内容、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为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确保设置的课程有用、先进、科学、规范,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提供多样化选择。

说课程:深化课堂改革,提升育人实效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要靠课堂教学来达成。“说课程”活动中,学校111门试点课程负责人立足课堂教学改革痛难点,围绕课程资源建设、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学生考核评价等问题,全面展示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分享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新样态课堂。他们牢牢立足课堂教学主战场,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开发活页教材,及时将前沿成果、现实案例等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实施课堂革命,深化研讨式、项目式、混合式等教学方式改革;改进学业评价方式,强化过程性考核,提高平时成绩比重,促进记忆性考核向综合评价转变,通过课堂改革充分发挥课程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说质量:坚持质量为先,严格建设标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保证质量需要科学严格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说质量”活动中,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围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行业准入等重要规范和标准,分享了各自监控和保障教学质量的经验做法并提出意见建议。大家认为,要通过修订完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突出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通过教学考核、随堂听课、发放调查问卷、设立教学意见箱等形式,实现对教学的多层面监控;通过强化本科教学督导,对教学工作各环节进行监督评价,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咨询建议,多措并举构建起学生中心、面向产出、贯穿全程、科学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

(《中国教育报》2024年3月19日)



 

编辑:张伟  刘惠瑶      电话:0311-87326042     电子邮箱:jmgjyj@126.com


 

Copyright ©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经贸大学北三教C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