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改教研 >> 正文

教改教研

教改动态第353期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1-24 点击量:


   



2024年第1期(总第353期)                 2024年3月8日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主办                                                  星期五 


 

导读:构建“大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大格局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构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

以调查研究助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构建“大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大格局】

为切实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和实效,进一步推进立德树人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翟志海就构建“大思政课”一体化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对“大思政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第二,建立健全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校家社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第三,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进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内外互通的大中小学“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达到各体系、各层级、各学段、各课程的整合融合、有机协同。第四,启动“大思政课”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对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材修订等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系统推进。第五,确立“大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体系,加大“大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建立独立的“大思政课”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第六,抓紧谋划、尽早推出“大思政课”一体化评价体系,就“大思政课”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实践基地、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督导检查等提出考核评价标准和方法要求。

(《中国教育报》2024年3月6日)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构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

“一二三”“大思政课” 实践育人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牢固树立全课程实践育人的核心理念。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各门思政课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围绕核心主干思政课打造“一课一品”实践教学精品活动,形成了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紧密联系的贯通式实践教学课程。“二”是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作为“教”的主体,教师以“两个结合”为指导,立足“四史”生动实践,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并积极参与思政实践研修;作为“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参与思政实践环节,形成了多样化的实践成果,这种“行走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形式真正实现了思政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2000年开始,学校率先在全国高校推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认证制度,多年来始终坚持“三全育人”,注重思政课教学同思政工作和学生教育管理有机融合,思政课教师同思政干部和学工教师协同配合,共同为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教育相互贯通、协同融合、交叉衔接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发挥合力效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及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四个课堂”“大思政课” 实践育人运行机制不断优化

学校积极探索“四个课堂”实践育人运行机制和实现路径,努力构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互贯通,思政课程与各类专业课程实践育人相互融合,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多维空间衔接互补,立体、广角、常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思政课程实践育人新格局。巩固提升“第一课堂”即教学主渠道的实践教学,优化课上实践育人环节。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方法讲深思政原理、讲透思政学理、讲活思政事理,学校在河北省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有效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即“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拓宽课下实践育人途径。通过课外指导开展校园思政教育和素质拓展活动,发挥思政课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功能。丰富拓展“第三课堂”即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教学,夯实校外实践育人根基。通过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思政教学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和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实践育人方面的融合发展。延伸开展“第四课堂”即网络微课堂的实践教学,打造网络思政实践育人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实践育人功能及展示实践育人成果的作用,积极推进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人文化和信息化,促进思政课教学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实现线下实践育人与网络实践育人融合发展。

“五位一体”“大思政课” 实践育人保障机制不断健全

学校层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三全育人”引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企业层面充分发挥融合作用,通过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推进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助推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相融合,并促进校企协同实践育人;行业层面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行业精英、专家学者的带动下,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助力科研成果转化并促进思政科研育人;社会层面充分发挥联动作用,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和资政育人等社会服务职能,加强学校与社会在思政实践育人中的协同融合;政府部门层面充分发挥统筹作用,利用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资源优势,促进“大思政课”育人和思政实践育人中的校政协同与合作。通过发挥“校企行社政”的合力效能,打造“学校思政课教师—企业优秀校友和成功人士—行业专家学者—地方社会实践和思政实践育人基地—政府职能部门”多元主体协同融合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生态系统,不断推进思政课程实践育人和整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为深入开展“四史”教育,立足学校办学特色,用好、用活地方文化和历史资源,增强学生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思政课教师组织学生经常到校史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地参观并开展“红色展馆里的‘大思政课’”实践活动。通过“大思政课”实践研修基地的建设和各类校内外思政课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实践活动形式,拓展了实践教学路径,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育人效果。

(《中国教育报》2024年3月1日)

以调查研究助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以调查研究之“深”,夯实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之基

深入社会,全面把握教学背景。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使得学生的思想认知更加多元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及时把握世界形势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思政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正确的调查研究方法,全面、客观、准确地研究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周围环境,开课前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考察,了解学生对时政热点的看法,知晓影响学生思想的事件、人物和媒体等。

深入课堂,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新时代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折射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需要更加高质量、精准化的精神供给。毛泽东同志指出,调查研究要做到“走马看花”与“下马看花”相结合,也就是将泛观博览与典型调查相结合。思政课教师在每学期授课前要对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进行整体调查,还要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典型问题开展讨论式调查,全面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因生制宜调整教学目标、搜集准备教学素材,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以调查研究之“实”,筑牢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之根

实事求是,增强沟通效果。近年来,思政课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为更高水平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意见表达不够充分等个性化发展问题。教学中出现“你讲的不是我想听的”现象,影响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分众化调查,了解青年一代的思维模式与学习习惯,找到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思想困惑,找准切入点、聚焦点、结合点,不仅知道自己“应该讲什么”,而且清楚学生“想听什么”,提高与学生共情的能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

实心实意,倾听真知灼见。在分析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提升,教学研究力度需要加大、思路需要拓展;教材内容还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有待增强”。面对这些问题,有的思政课教师认为课程本身理论性太强很难吸引人,或学生过于“佛系”难以调动其积极性。这都是对学生群体不够了解所致。毛泽东同志指出,要搞好调查研究,必须“和群众做朋友”,让他们“讲真话”。思政课教师要“俯下身子”和学生做朋友,“下去蹲点”,重点深入一个班级、一个党支部、一个宿舍,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和学生有共同语言,才能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成长掌舵领航。

以调查研究之“准”,畅通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之路

精准把握思想变化,实施有效内容供给。思想认识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对学生思想进行全过程跟踪,及时发现教学难点、思想堵点、认识痛点,是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调查研究的“准”源自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以全过程、问题链式的调查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变化。一方面,要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开展“学期前—学期中—学期后”的教学调查,及时研判教学中的问题,以调查数据为依据,把教学的重点、理论的难点、社会的热点和学生的疑点相结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路径。另一方面,要通过递进式问题链开展“课前测—课后练”,形成教学闭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精准评估教学效果,革新教育教学方式。精准评估教学效果,能够有效反映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破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促进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调查研究要围绕明确的目的展开,可在调查中聚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的适应情况、对教学案例的认知情况,也可围绕学生关心的主题举行不同形式的讨论会、汇报会,全面掌握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学评估的过程,也是教学革新的实践。

以调查研究之“效”,汇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之力

大中小协同推进,充分发挥整体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不能脱离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应通过调查研究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之间的沟通。毛泽东同志曾说,要把“亲身出马”与“组织调查研究的班子”结合起来开展调查研究,有利于更多、更快、更好、更全面地做好这项工作。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应加强与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的联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为学生建构起立体的知识结构,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全要素同向发力,全面增强系统效力。新时代思政课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是单一部门、单一条线的工作,而是一项由多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推动这项工作,必须以整体性视野解决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根据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召开调查会议,列出讨论纲目,分析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方案。要以调查研究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优化包括教育方法、载体、环境等在内的一切要素,使思政教育的系统合力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形成协同育人大格局,汇聚强大育人合力,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大助力。

(《中国教育报》2024年2月27日)


 

编辑:张伟  刘惠瑶      电话:0311-87326042     电子邮箱:jmgjyj@126.com


 

Copyright ©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经贸大学北三教C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