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改教研 >> 正文

教改教研

教改动态第345期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4-07 点击量:


   



2023年第7期(总第345期)                 2023年5月26日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主办                                                  星期五 


 

导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力推进国际金融法学人才培养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优化教学模式 打造卓越“金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持续推进法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力推进国际金融法学人才培养

根据国际金融法学专业的应用需求,拓展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面和实践视野

   学院组织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法治人才培养前沿名家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众多法学教授开展线上教学和讲座。国际金融法学专业学生通过线上和线下参会,获得了国际化的法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上的有力指导,拓展了专业学习视野,也强化了对国际金融理论实践的认识。

   在全球治理和国际金融发展背景下,国家和企业对国际法学金融人才的要求更加专业化。学院开展国际金融法学线上教学讲座,邀请法学教授以亲身的教学和实践经历,为国际法学金融专业学生提供全面的专业前沿理论和行业资讯,在内容上实现与我国金融和金融法学的有效联系。这有利于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中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应用意识和能力。学院引导学生重视关注现实金融发展动态和国际金融法学实务,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提供现实应用化的指导,从而使学生明确自身在国际金融法学专业中的就业和发展方向。国际金融法学专业线上教学讲座为学院国际金融法学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同时也推动国际金融法学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了解国内外金融法学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从而在比较学习中获得全方位的国际金融法学理论与实践认知。

开展国际金融法学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促进法学教学模式创新发展

   学院开展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法治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旨在以法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国际金融法学人才的创新培养。国际金融法学人才培养计划采取中教和外教联合授课、线上和线下联合辅导的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于国际金融法学理论的全面学习和深刻理解,并且以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为学生的国际金融法学专业学习和实践提供科学化的指导。以线上教学讲座的形式开展国际金融法学联合教研,针对国际金融法学课纲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开展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促进法学教学形式的有效创新,不断提升国际金融法学线上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实时教学参与也为本次教学讲座提供了重要的讨论议题,从而促使学院以更加科学化的教学课程设置和讲座内容安排提升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国际金融法学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引导学生重视国际金融法学相关外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学生参与跨国国际金融法学实践有着重要的发展指导意义。学院着眼于国际金融法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以专业教学和人才发展的要求,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金融法学实践基本素养,为学生在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中的实习与就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以国际金融法学案例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优化学生的法律实践方法

   国际金融法学的专业特性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优良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素养。学院邀请法学教授开展线上教学讲座,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全球金融和国际金融法学的发展趋势与要求。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国际金融局势下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国际金融法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自己的专业应用服务于国家的金融安全和金融国际发展。学院所开展的国际金融法学线上教学讲座,不仅让学生对专业学习产生了新的思考,为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就业提供了科学的建议,同时也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国际金融法学专业下法律人思考与实践的专业态度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强化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实践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服务于国家金融安全的责任感。线上教学讲座结合国际金融法学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法学方法论的实践应用路径和意义,引导学生明确国际金融法学的立法权力和立法责任,从而以更加科学化的法律实践方法去维护人民、企业和国家在国际金融中的权益。国际金融法学专业学生需要建立宏观、全面和科学的法律思维,秉持公正的法律理念,在国际金融法学案件的处理中,不断优化开展国际金融法学实务的实践方法。

                             (《中国教育报》2023年5月17日)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优化教学模式 打造卓越“金课”

    优化“一个理念”

   “公司金融”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长期以来,高校公司金融学更加注重理论教学、金融逻辑以及金融思维训练,对实践性教学模式和平台的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足、实践能力较弱,与金融行业对于人才素养的需求相差较大。

   为破解上述难题,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公司金融”课程团队从教学理念入手,围绕行业需求,聚焦教学内容组织设计、评价体系的结构合理性等方面,凝练形成以“夯基础、提能力、引价值”为目标导向的教育理念。学校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坚持现代金融理念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注重实验实践教学,着力在夯实学生金融建模的基础能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科研意识、培养学生金融风险意识与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努力培养具有良好金融素养、量化金融能力、正面价值观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抓牢“四个关键”

   构建阶梯式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育人的方向,对于提高课程质量具有指导意义。教学目标的构建要对标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据专业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体差异性,构建阶梯式教学目标,着力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学习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将“公司金融”课程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点记忆、理论理解、分析应用、评价创新四个层次。

   打造高质量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程创新的第二个关键,兼顾深度与活力的教学内容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能。“公司金融”课程根据四个层次教学目标与全过程评价体系,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专题,分别引入资本市场热点案例、学术前沿问题,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努力激发学生探究学术前沿以及公司金融深层次逻辑问题的兴趣。以厚情怀强素养为目标,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时,选取与知识点相匹配具有中国元素的案例,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实施案例教学,通过讲述老一辈金融人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志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

   强化融入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趣味性、融入性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公司金融”课程基于ARCS模型,即激发学生学习的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行业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注意动机,将资金的时间价值与学生切身相关的助学贷款、校园贷等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关联动机,由简单到复杂设计贷款利率的计算,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机。

   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教师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是提高课程育人实效的关键因素。从人文素养到专业知识、从先进工具到教学形式,教师应从多维度发展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如教师通过交流、研讨、集体备课、集体阅卷等教研活动,促进思想碰撞,提升专业素养。主动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掌握智慧教学等先进理念与工具。积极申请教学研究项目,深入探索课程案例编写、慕课录制等教学新实践。踊跃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在教学相长、研教相长中逐步成长为高质量的教学团队。

   用好“四个工具”

   以案例教学“筑基”。基于真实应用场景的案例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途径。“公司金融”课程注重引入公司金融领域典型案例,以场景式的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和分析,全过程适时切入提问、抢答、演示、解题思路与过程分享、团队合作等参与式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对公司金融实践的兴趣。除此之外,课程注重以赛促教,引导学生将课程中学习到的投资决策分析、公司分析、行业分析等方法应用到专业比赛中,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

 

   以科研实践“增效”。丰富的科研实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需环节。“公司金融”课程注重依托学术讲座向学生介绍金融行业工作能力需求新动向、前沿方法等,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与平台,引导鼓励有学术兴趣的学生进科研课题组、参与科研项目,在科研实践、组会分享、论文撰写以及参加学术会议、申报校创国创项目等过程中,不断地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以数字化“赋能”。数字化是课程育人提高要素生产率的关键途径。“公司金融”课程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课程资料、教学课件、章节题库、经典文献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及时根据学科前沿知识和行业最新案例更新经典教材与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课前课后自由选择相关资料延伸阅读、拓展学习。用好学习通教学平台,引导学生随时提问、发布话题、共同研讨。依托金融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仿真模拟,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全过程评价“提能”。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对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公司金融”课程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增设课前诊断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保留终结性评价,形成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评价机制。实施多频次、系统化的考核体系,及时检查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是否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匹配。灵活设置终结性评价,通过课程论文或报告评价学生科研训练情况,通过闭卷考试评价学生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掌握和达成情况。

《中国教育报》 2023年5月15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持续推进法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认真学习《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

   《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1910月出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认真学习了《意见》的总体要求、建设内容、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组织管理以及“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等内容,并提出如下要求: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体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围绕“理念新起来、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课程活起来、学生忙起来、制度严起来、教学热起来”的要求,真抓实干,努力取得实效。二是强化课堂教学工作。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要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全体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三是加强教学日常管理。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必须坚持听课制度,深入教学一线,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检查力度,督促全体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同时,要经常开展教研活动,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积极申报国家、省部级一流本科课程。全体教师在学习领会《意见》精神的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省部级一流本科课程,在申报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课程怎么教”的设计思想,而以“学生怎么学”、以“产出目标为导向”来设计课程,确保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全面推进法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参照学校制定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意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慕课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管理办法(试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计划(20192024)》,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课程建设的根本标准,不断完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课程建设激励机制、课程质量管理机制、课程考核和评价制度,加强高水平课程团队建设,服务多样化教学需求,不断推动“课堂革命”“学习革命”走向深入,持续推进法学类课程建设质量与水平的全面提升。在持续推进一流课程建设方面,统筹规划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开展第二批国家一流课程遴选工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获批国家、省部级一流本科课程增至17门次。这些课程均涉及线上课程(如创业、道与术、财税法、外国法制史、以案说法、继承法)、线下课程(如法学通论、知识产权法学、法理学、宪法学、国际私法、国际法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如环境资源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如长江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虚拟仿真实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诉讼仿真实验)、社会实践课程(如法律诊所)、国家教育部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如当代中国法治)。

法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成效

以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为例,它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以课程论、教学论为指导,对课程核心要素与混合式教学要素进行有效融合,进一步放大两者的优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使得课堂教学的内涵有了新的拓展和延伸,师生都扮演着知识的贡献者和受益者,这对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而言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再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为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设置的“长江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旨在打造长江生态保护诉讼仿真教学平台,主要通过案件流程的形式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和刑事诉讼融入其中,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人机互动、文书撰写等方式,通过让实验者选择检察官视角,在实验中熟悉和运用环境法与诉讼法知识,解决法科学生无法直接在重大案件中开展实验学习的教学难题,培养法科学生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训练法科学生掌握环境法、诉讼法等方面的实务技能,提高法科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中国教育报》2023年5月6日)



编辑:张伟  刘惠瑶      电话:0311-87326042     电子邮箱:jmgjyj@126.com


Copyright ©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经贸大学北三教C313